據說考古隊 The Tales from Where the Land Emerged

2021 Taiwan Creative Expo

據說考古隊 The Tales from Where the Land Emerged

在數據跟傳說之間,共創屬於花蓮的傳說故事。

花蓮,作為時間與地理交會之處,是傳說與故事開始的地方,是神性與人性交融的縣市。

數百萬年來,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相互碰撞中, 花蓮的地貌承擔了那份原始自然凜冽的撼動力,也留下了人文歲月所雕琢的溫柔,過去如此,未來依舊。

在這塊傳奇的地土上,萬物皆有靈是真實的日常,人們出門前會跟山靈擁抱,會與海神言語,女孩聽得見石頭的歌聲,少年願意留下來為了陪一顆石頭說話。 在古老大地的能量流轉之間,在無窮無盡的山海之間,人們不斷地來到花蓮,來支取大地的靈感,來得到命定的啟發。

我們期待將這份啟發呈現在這次的展覽當中,因此邀請觀眾與我們一同化身為「據說考古隊」的成員,在口耳相傳的傳說與軼事壁畫之間穿梭,感受來自大地與自然的隱隱聲響,揀擇一顆能共語的石頭,考據紋理中所夾藏的故事,尋得那份來自遠古的牽絆。伴隨著不斷向上的大地,與地底的人同探索,與天上的人同仰望,帶著共同寫下的新篇章,回到花蓮這座城市,回到靈魂綻放的初始之地。

The Tales from Where the Land Emerged is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that invites users to become the archaeological team. Concept inspired by the stone tales in Hualien county. Our interactive stone scanner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experience that w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he county. 

Users get tools and a card that encourages them to discover the story on the wall and pick a stone they like, and when they put it on the scanner. It will print out a small poem about you and the county. The stone will also appear on the beach, an archive of the digital future. We use machine learning to categorize stones to connect with the tales in Hualien County. Responsible for conceptualizing the entire digital experience, managing the project installation, and running the show for more than 50,000 visitors over the span of ten days.

I work as a co-curator and experience director 

My works include: 

  • Proposing concepts

  • Mock-ups

  • Storyboard, wireframe, software flow

  • Software production management with an internal team

  • Install and run the 10 days exhibition

年度:2021

角色:互動設計導演、協同策展人(集刻互動媒體)

互動設計筆記連結

Design Process/ Document

Media Press

公視新聞網|台灣文博會今登場 結合科技展現文化軟實力

UDN 500輯|文化觀察家詹偉雄/帶我回花蓮,回花蓮!——說說文博會「據說考古隊」

毅傳媒|2021台灣文博會(2) 年度必看-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

LINE Today|2021台灣文博會(2) 年度必看-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同毅傳媒)

YAHOO 新聞|2021台灣文博會(2) 年度必看-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同毅傳媒

ETToday 新聞雲_生活|花蓮靈魂搬上台北!七星潭石頭、神秘物件 2021台灣文博會展出

東台灣新聞網|「據說考古隊」2021臺灣文博會:璞石的力量 帶你感受靈動花蓮!

資訊咖|2021 文博花蓮館「據說考古隊」以6噸石頭打造「裂石考古坑」

花蓮電子報|展出花蓮特殊的地質與結構 臺灣文博會花蓮館展出令人驚艷


BIOS Monthly|花蓮的世界觀,是萬物有靈——「據說考古隊」板塊裡的天光

大人物 DaManWoo|2021台灣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亮點!巨型石材裝置、神說壁畫化身秘境森林

ShoppingDesign|6 噸石頭打造「裂石考古坑」!2021 文博花蓮館「據說考古隊」亮點:在融入日常的遠古傳說,看見花蓮獨特的世界觀

自由人藝文資訊|2021台灣文博會: 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0416-0425

天下_Off學_文化|好逛、好買!文博會強勢回歸,5大必看焦點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2021台灣文博會開跑,文化概念數據廟今日在華山文創區開張,六大亮點館場總整理

Wilder.crew IG|據說,我們都是都市的野遊者

Outsiders.mag IG|台灣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



參與名單 MEMBER LIST

策展單位|偶然設計 Serendipity Studio
 
協同策展|集刻互動媒體 JIC Media Group
     森深試務所 Into the woods & co.
 
空間設計|曾令理 Ling-Li Tseng、王嘉澍 Chia-Shu Wang、魏貽瑩 Yi-Ying Wei
裝置設計|曾令理 Ling-Li Tseng、王嘉澍 Chia-Shu Wang、魏貽瑩 Yi-Ying Wei、陳 賢 Hsien Chen
視覺設計|王嘉澍 Chia-Shu Wang
專案管理|曾令理 Ling-Li Tseng

互動專案管理|李薏芳(集刻互動媒體)
互動體驗導演|馮鈺婷 Yu-Ting Feng(集刻互動媒體)
科技創意|陳秋皓 Chiu-Hao Chen(艾瑞電創、集刻互動媒體)
科技創意+硬體工程|戴瑞賢 Darry Dai(艾瑞創電)
互動文字規劃|黃遠君 Yuan-Chun Huang(微波造浪)
互動動態設計|黃睦廸 Mu-Ti Huang
行銷宣傳|馬致恆 Amber Ma 
行銷影片動態|陳欣揚 Ted(九號商行)

物件採集|蔡昇達 Sheng-Da Tsai(森深試務所)
地方研究|蔡昇達 Sheng-Da Tsai(森深試務所)
活動策劃|蔡昇達 Sheng-Da Tsai、高韻涵 Kao Yun Han

插畫藝術|王妤璇 Yu-Hsuan Wang
燈光設計|瓦豆·光田 We Do Group
聲音設計|謝瀞瑩 Olifa Hsieh 
植栽設計|溫度物所 Temperature Studio
氣味設計|台灣茶香水 P.Seven
工程團隊|雲門工程有限公司 Yun Men Engineering Co., Ltd.
設備廠商|耀進有限公司 Yaw Jinn Technology Co., Ltd.
印刷廠商|錤勝影像有限公司 CT1913 iMAGENEt Co., Ltd.
     富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Fu-Yo Publishing Ltd.
結構顧問|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A.S studio 陳冠帆、張家維
文字翻譯|王季若 Chi-Jo Wang
人力組織|陳延輝 Yan-Huei Chen

動態影像紀錄製作|張凱智 Kai-Chih Chang (Godplaysyou Films)
影像紀錄攝影|蘇家葆 Brain Su
空間攝影紀錄|李易暹 Yi-Hsien Lee and Associates YHLAA
工作紀錄側拍|林佳翰 John Lin

贊助廠商|森海塞爾香港有限公司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米地摩爾實業有限公司 MidiMall, Inc.

指導單位|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
     花蓮縣政府 Hualien County Government
     台灣設計研究院 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Hualien

特別感謝|前期策展夥伴_ 李佳潔、林 宓、吳卓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建築研究所、花蓮縣觀光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高陽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瑩大有限公司、東冬·侯溫、以莉·高露、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台玖線樂團、兒路藝術工作室、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舞團、流流社風味餐廳、馬遠部落、港口部落、新社部落、銅門部落、磯崎部落、太巴塱部落、馬太鞍部落、震華彩印科技有限公司、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達印網、林正宗、石 全、許庭毓、邱郁翔、湯育宇、史書華、石艾玄、伊祐安查、呂建達、馬詠恩、簡智隆、李秀美、葉權賢、陳乃儀、陳 賢、任乙天、朱俐穎、楊以安、鄭兆麟、陳虹元、陳閔揚,以及所有在花蓮提供協助的人們。


Previous
Previous

未來照顧公園 Garden of Smart Health Future

Next
Next

44 MONTGOMERY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