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兒紐約日記 - 自由女神博物館參觀]

自由女神博物館現場留下的Covid 痕跡。

九月回紐約,自己打了天然的Booster Shot躺了一週後,走在路上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戴口罩,城市大體變回疫情之前的狀態,學生回到學校之後,整個Union Square 區域變得好不熱鬧,生機勃勃。

原本大多數體驗都關閉的自由女神博物館,也大致恢復之前設計的狀態,ESI同事剛好也有空,就邀請了互動體驗部門(User Expereicne Design) 跟環境平面(Environmental Graphic) 的主管一起給學生在博物館給他們一個分享,這邊我也把那天的筆記一起寫下來:

整個博物館設計其實從選材到設計都是有整體的思考,整個空間分成四個大區,四個區域比較是設計上的概念,有些東西其實是交錯著展出:

  1. 沈浸式劇場

  2. Engagement Gallery (這個真的不知道怎麼翻)

  3. 參與式敘事迴廊

  4. 火炬與可碰式雕像

Designer from ESI design

沈浸式劇場破題,講述自由女神開始從想法到製作的過程。

博物館首先為了應付尖峰時期,每20分鐘就會有 800個觀光客從船上下來,做On-boarding Expereince 的時候,用了三個小型的沈浸式劇場作為分流,每個影片是三分鐘,總計九分鐘的體驗;三個劇本空間用低、高、低的方式去做不同的沈浸的感覺,希望用最快的方式讓觀眾進入狀況。整體空間使用曲面,有點像是自由女神的裙擺的方式去製作,空間材料也是有很多不同的選項,開場的沈浸式劇場主要以木作為主,

Immersive Theater

Engagement Gallery 延續故事背景,將內容自由女神透過科技裝置串連

這一區比較像是傳統的博物館設置,但EGD的設計師跟我們說,建造材料跟環境圖像上,他們用有點像補土的材料去做印刷,環境中吊掛的旗子,像是女神的裙擺,空間區域做的比較像是還在施工的樣子,展現自由女神的巧思。乍看之下會但仔細看的話其實有很多科技互動的巧思。不論是牆上使用Projection Mapping 作為引子的歷史牆,或者是宛若燈箱裝置的透明LED螢幕,跟無邊界的世界自由女神海報收集,這個區域的設計將科技融入,不以炫技為主流,更像是環境科技的方式去做思考,讓這個區域的展示可以做到以前傳統展演做不到的事情。

Engagement Gallery

參與式敘事,你也變成自由的一部分

最後的大型互動牆跟拍照機台算是我比較了解的區塊,自由女神是屬於世界的,一個關於自由的代表,所以設計上希望每一個來這邊的人,都可以參與而變成其中一部分。兩個我覺得在設計上有趣的點,第一個是拍照的機台有三台攝影機,他會偵測人的高度去選擇接近的攝影機作為拍攝,算是可達性設計(Design for Accessibility) 的一部分思考;其實之前在新竹設計展的放大連結裝置,也有這方面的想法,我們的做法是做兩個不同高度的拍照裝置,這樣可以涵括不同高度,達到Inclusive Design(包含性設計)。

Contribution Gallery

另外一方面,這種大型裝置,雖然希望盡量是自由,但還是會設下一些Gatekeeping (守門人機制),讓展出可以更聚焦,所以在裝置上使用Google 的Cloud Vision,偵測是否有人比中指等等的。雖然這樣也會擋掉一些手比「耶」的參觀者,讓設計更集中專注的目的,可能是在設計上必須要做的選擇。記得在公司做壓力測試的時候,我花了不少時間看看有哪些手勢需要被擋掉,那天在現場自己忘記了,還舉手拍了一張「耶」照,結果就被擋下來,算是軟體QA的很成功?!

ADA compliant

Inclusive (包含性)思維基本上是現在設計的主流,尤其是像這種大型的博物館,對這方面的要求會格外嚴格,基本上在整個場地,都會有牌子帶著幾個不同的號碼,一個是給聽障朋友、一個給視障朋友、一個給沒有辦法碰觸螢幕的朋友,所有東西的高度都是兩個,一個一定是保留給輪椅的朋友。

現場的裝置都會安裝有下方的按鈕裝置,主要就是給視障、聽障還有不能使用觸控螢幕的參觀者使用。

火炬與可碰式雕像,自由探索,平等設計

美國的教育強調個人自主,其實跟亞洲設計思維上是稍微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在規劃上會有想到有導覽員的進行,但美國設計上強調自由探索,每個人可以自由決定路徑,所以在路徑上會制定很多短路徑,如果參觀到一半想要往另外一區,在走動上是很容易的。

整個展覽除了真的自由女神火炬以外,沒有任何圍籬,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碰的,你可以爬上自由女神的大腳,碰觸他的臉,這也是我在整個除了參與式拍照以外另外一個最喜歡的點,也呼應自由的概念,「自由的國度,自由的探索。」

Photo by Mennie Shen

Photo by Mennie Shen

Previous
Previous

[珠兒海龜日記 -演講分享@元智大學]

Next
Next

[珠兒海龜日記 - 現代人的時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