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特有種 台糖紅豆酵母冰

紅豆酵母冰,對我來說,就像皮蛋豆腐——小時候嫌它怪,長大卻莫名愛上那股滋味。
某次開會,順口跟企劃和製片提到阿民最愛吃的紅豆酵母冰,結果他們一臉疑惑。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東西根本是「南部限定」。

小時候的週末固定行程是:先去機場看飛機,再吃水餃,最後一定收尾一碗紅豆酵母冰。它的味道?我第一反應是——大健素糖。這種台糖在1950年代後期推出的營養保健糖果,富含蛋白質,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是小學生的能量補給品,甚至曾經免費發給學生,雖然最後因採購弊案和市場競爭停產,但那股酵母粉的酸香、略帶澀感,還牢牢刻在許多人味覺的記憶裡。沒吃過健素糖?那就想像 wakamoto 做成的冰。

聽起來一點都不吸引人,但想想看,可樂一開始也是感冒糖漿,這個衝突感就好像小一點。

父親節週末,我提議去海產店吃大餐,阿民卻說「桌菜是有客人來才吃,平常太貴太貴太貴」,旗津的萬二呢?「夏天太熱」於是改成去橋頭糖廠。糖廠創建於日治時期的1901–1902年間,是台灣第一座採用機械化製糖技術的糖廠,代表臺灣進入現代工業化的重要里程碑開放初期,當年糖廠開放,我和朋友常相約拍照。台糖各地糖廠師傅做冰的方式不同,橋頭的酵母冰偏冰沙口感,阿民吃完嫌太稀,孝珠只好傍晚便直奔小港糖廠補貨。

買冰的時候,順口問櫃檯阿姨為什麼他們的比較好吃。阿姨笑著說:「因為每個地方師傅做法不同啊,是不是覺得我們酵母味比較濃?」想想,這種紅豆酵母冰也算是某種活化石吧——日治時代糖廠的副產品,用這麼奇特的方式一路經營到今天,只靠台灣一小群人跟國營企業的支持才得以延續。

回家路上抱著幾桶冰淇淋,看見對面的大叔從車上搬出保麗龍箱,我猜,他應該也是專程來買冰的。

至於我為什麼會突然喜歡上這個味道?到現在,我也還沒找到答案。

Next
Next

化學風味與罐頭記憶:從津津蘆筍汁到80年代的台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