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烏魚子遇上義大利麵:台灣的鹹起司傳奇

烏魚子是台灣的鹹起司吧。

那天去了一場自然酒的院子派對,一位來自日本的主廚帶了他自家醃漬的烏魚子,搭配蔬菜點綴,海的鹹香和蔬菜的清爽,加上自然酒,有種海魚在嘴裡游泳的感覺,大概就是大家說的UMAMI吧。

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在紐約的街坊酒吧 Bar B,吃到一盤烏魚子義大利麵。Bar B 是那種熟客一走進去就會有人不停打招呼的社區酒吧。因為認識日籍同事的關係,我也成了熟人之一。那天我提起帶了幾塊從台灣帶來的烏魚子和一瓶高粱,店裡的朋友聽了很興奮,還熱情地分享日本人對烏魚子的熱愛。他們提起日本人會拿來做成義大利麵,我一聽眼睛都亮了。

在台灣,烏魚子多半出現在年節或宴席,傳統吃法是薄切配蘿蔔、大蔥,後來流行夾蘋果,再後來有人用烤麻糬、海苔一起吃,也在酒吧喝過烏魚子口味的調酒。我的大學同學王經理,每年過年都會從南部寄幾片上來給我,冷凍起來可以一路吃到中秋,還曾辦過奢華的「烏魚子牛排海鮮趴」。

說回那次酒吧的烏魚子義大利麵,主廚很興奮地邀我們提早去,他說要親自煮。那道麵用蘑菇、蒜頭、芹菜爆香,再加一批蝦子烏魚子炒入奶油水裡,最後起鍋前再刨上幾片。那入口的感覺真的像極了起司,綿密濃郁,瞬間化開。

說到底,烏魚子或許就是台灣版的奶油起司吧。另一位買茶時認識的日本朋友,我送他一塊烏魚子,他立刻請家附近的日式法餐主廚來料理,用的是最簡單的蒜頭橄欖油拌麵,起鍋後像灑起司一樣,把烏魚子一片片刨上去。

跟日本人比起來,台灣人吃烏魚子的方式顯得更「豪賣」:我看過朋友家是一人一大塊,直接拿起來咬的;也看過厚切到一個不像話的版本。

我也想認識我家巷口的酒吧主廚啦。(結論)

#烏魚子起司感 #TaiwaneseBottarga #街坊酒吧食記 #自然酒與鹹味 #日本人也愛的台味 #跨國味蕾交換 #UmamiDiplomacy 

Previous
Previous

化學風味與罐頭記憶:從津津蘆筍汁到80年代的台灣味

Next
Next

那年,我們一起喝的珍奶